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一、危废产业宏观发展现状
危废最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资本的刺激下,成为环保市场的一块“香饽饽”。宏观层面上,我国危废处置需求较大,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可观,但危废实际处理量和许可证处理量差距很大,许可量泡沫较大。
潜在市场缺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量的危废没有得到有效处置;
(2)或由不正规企业处理造成二次污染风险;
(3)同时还有大量的危废没有进入官方的统计口径(根据环保部固废与化学品管理中心估算,尚有近7000万吨的危废没有纳入环境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
同时,政策引导加强、监管趋严、标准提升,这也进一步释放和规范了危废市场,但是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行业集中度较分散、“并购整合”仍是主旋律,近几年来,大量的“新兵”涌入危废市场,从过去的3000—4000家将很快变成6000-7000家,未来危废市场的聚焦度不见得会提高,可能比现在更分散。主要表现在:
(1)行业内老项目横向整合,以“重资产”为核心的资本整合、快速形成市场规模。
经一个阶段整合后,至今处在行业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仅10%左右,未高度聚集形成巨头企业;
(2)各类属地化新建危废投资项目爆发式布局、分散度进一步加剧,行业二次整合蓄势待发。
各级地方政府专业规划、鼓励新建危废项目,国企、民企、券商等各类社会资本纷纷涌入,将致使危废能力建设远远超出合法危废产生量,行业发展过程各类矛盾将日益凸现(如:山东现有危废项目96个、规划353个)。
二、危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危废产业发展过程中看得见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工业危废最大的特点不是高盈利,而是高危险性。危废原料本身的不稳定性,如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等,使其在接收、运输、贮存、处置过程中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挑战。
政府角度需求与市场行为逻辑存在着“五大不平衡”之处:
(1)区域规划建设的危废处置能力与市场实际需求的不平衡
理论需求与市场实际需求的不匹配导致了大量许可证能力的放空,以及大量企业危废得不到妥善处置、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全国危废总许可规划闲置能力约七成,上海和山东均超过五成闲置。企业更关注危废处置成本价格,偏向于利益诉求的处置途径,如:寻找“打擦边球”的机会,将工业危废包装成非危废(如:化工副产品)进行市场交易;市场行为中的本地企业,因各种因素其产生的危废可转移至其他区域处理,致使该区域规划能力放空;
(2)国家政策导向模糊,缺乏差异性全面分析
国家政策对危废处理技术优先应用和处置模式导向模糊、缺乏对各种技术和处置模式环境影响差异性全面分析,各种处置手段、各种优劣技术共存的无序市场竞争,阻碍了行业中拥有对环境更友好技术的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跨省处理还是就地处理、分散处理还是集中处理、单一模式还是综合模式,哪种导向更利于行业发展?吴奇方总经理建议进行危废处理技术的分类管理,以“环境友好型”技术优先应用,其他可为区域带来经济效益的处置手段和技术为辅。不建议过分细化政策导向(如:山东省规划要求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化工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易造成能力冗余、资源浪费。
建议二:紧跟时代步伐,大胆革故创新、实现产业信息智能化,迎接中国制造2025
跳脱传统思维逻辑,引入第三方的资源,如互联网+、智能化管理等优化行业的发展。
三、四个呼吁
(1)简单地引入危废处置设施和企业≠有效优质的服务
呼吁管理部门完善对危废市场需求进行政策、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差异性分析,不追求许可证数量配套、更强调市场需求的脚踏实地有效处置能力,打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行业健康发展。
(2)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提供生存土壤
呼吁国家出台以环境友好为导向的资源化工艺优选的配套政策以及环境友好型资源化产品标准, 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提供生存土壤。
(3)传统技术+新技术,协同进步
呼吁创新技术与危废传统企业互相倾听、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共同推进行业技术的进步;
(4)专业人才+技术投资
呼吁更多的资源转向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投资,发掘和推广创新技术或跨界技术在≠危废领域的应用,为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理念:途行千里,胜在服务!
微信公众号:广州市途胜物流有限公司
官方网址:www.tusheng-logistics.com